過往,愛基會經常在部落的教會、社區的閒置空間,或是在地學校陪伴孩子們學習、成長。就在一次與學校的期末會議之後,我們取得了共識,對孩子未來的方向有了全新的規劃,我們開始與在地協會有更多的對話與合作,這一連串的旅程意外開啟了另一種陪伴孩子的模式。
愛基會發現,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,大多數的家長因為要到外地工作或忙於生計,無法在孩子下課後給予孩子周全的幫助。有些孩子回到家,甚至連一個可以安靜寫作業的地方都沒有。長期在部落駐點的協會,了解孩子們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,也因此,我們一起找到了部落中一間閒置的老房子,決定好好改造為孩子們可以安心學習和被陪伴的溫暖空間。


從一開始破舊的牆面、斑駁的天花板,到後來一起粉刷、裝冷氣、買桌椅,這些看似平凡的過程,其實是協會和愛基會合力用心為孩子打造的「家」。這個新空間命名為「愛基會 × 種子之家」一起陪伴孩子的重要據點。愛基會提供了三到六年級孩子們英文、數學的課後輔導,而種子之家則每天準備溫暖的愛心晚餐,提供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。
每天放學後,孩子們準時出現在信心班。進門的第一件事,就是大家一起吃晚餐。雖非大魚大肉,但那碗熱湯、那盤簡單的菜,總能讓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。有人吃著吃著就說:「今天的晚餐是我吃過最好吃的!」滿足的笑容,讓人感動。


吃飽後,開始進行英文單字和數學練習時間。愛基會課師陪著孩子一字一字背、一題一題寫。有人學得快,有人學得慢,只要每個孩子都願意學習,愛基會會陪伴、會等待他們勇敢往前。看著他們那股專注的神情,愛基會課師真的確信:只要給他們一點支持、一點資源,未來會很不一樣。
這段陪伴的日子,讓我更明白,教育不是只有教課本的知識,更是走進孩子心裡,讓他們知道有人願意聽、願意等、願意相信他們。在地協會「種子之家」長期的付出與合作,讓這份陪伴不再只是短暫的幫助,而是一種扎根的力量。孩子們從一開始的靦腆,到後來敢於說出夢想,他們的成長雖然慢,但每一步都踏實又珍貴。
愛基會課師一直記著那些孩子課前的天真笑聲,抄筆記時的認真模樣,還有那些小聲說出「我想當老師」、「我想開一間自己的店」的夢想。這些片刻,或許很平凡,卻是孩子心中最溫暖、最美的風景。這份陪伴,愛基會會繼續走下去,因為我們相信,點滴關懷,終會在他們的人生中,開出希望之花。